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
在党员的影响带动下,一线医务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身边的党员榜样学习,入党积极分子和先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员达到了40余人。选择了入党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奉献。
自疫情发生以来,市人民医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求,发挥党组织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舍小家、顾大家,不怕牺牲,勇于奋斗,无私奉献,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许岩说,每一个来发热门诊看病的患者,每当看到他们的眼神从焦虑转为平和,都会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累点又算什么呢。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立隔离病房、发热门诊等三个党小组,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让鲜红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这次疫情的病毒传染风险很高,作为一个抗疫前线的‘侦察兵,近距离直接接触发热患者以及检测过程中血液的气溶胶有可能携带病毒,必须对患者高度负责。穿上防护服很闷气,时间一长护目镜就模糊,结成水顺着镜沿流下来。
后背的衣服被汗水打湿了贴在身上,在窗口一吹湿凉湿凉的。许岩双眼湿润回忆道: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医院正是需要我的时候,岳父是理解我的,在世的时候时常告诫我: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正是在他们的忘我工作中,我市新闻全媒体平台频频发力,制作了一系列极具传播力和正能量的作品。
这段文字,来自日照日报2月10日刊发的稿件《隔离点上的元宵节》,作者曲亚平、路杰。幸亏我去了现场,曲亚平说,元宵节是团聚的日子,可眼前却是坚守的他们,忙着给隔离人员准备晚饭,和着窗外的鞭炮声匆忙地扒拉盒饭,和家人视频偷偷抹泪,当时我心里都酸酸的,也在默默为他们点赞。他们,是冲锋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新闻战士,力求每一个镜头都有力量、每一篇报道都有温度,用行动诠释着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很多次,为了能够拿到第一手材料,捕捉最动人的场景,采访时,马丹总是试图靠近点、再靠近点。
如今,这是郑重许下的一种承诺,更是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冲锋一线:零距离,直面疫情危险多次蹲点采访日照三奇公司、万人社区防疫、日照应急防疫病房的承建企业,齐鲁晚报日照站记者张永斌始终战斗在日照抗疫一线。
主动请战:挑重担,义无反顾抗击疫情,宣传就是战斗。没有休假,没有周末,接到任务时孟祥燕始终是两个字:我上。冲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来自我市新闻宣传战线的战疫报道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向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骤然打响。全市新闻宣传战线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主动出击,全员发动,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权威发声、及时发声、联动发声,凝聚众志成城防抗疫情的强大力量。
疫情中,时政新闻报道的任务重,时效性更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刊播我市相关报道182条,省主要媒体刊播1360余条,市主要新闻媒体刊播稿件14000余条,区县融媒体中心联动发稿3200余条,抖音、快手总阅读量近32亿次。环卫大爷派出所捐12000元转身就走》的视频发布后,大众网日照抖音号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1.5亿人次、获赞近700万。尽管要直面危险,他们依然主动请战,于是,我们看到了、听到了许多勇挑重担、争当先锋的故事。
其中,日照的三奇红透大江南北,聚焦日照三奇公司为保障医用物资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的报道,生动诠释了日照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使其成为全国各大媒体关注报道的对象。李叶青说,疫情之下的日照,从黑夜到黎明的每一刻,我和出版部的小伙伴们都见过。
《隔离点上的元宵节》连夜成稿,第二天便在各媒体平台发布,收获众多好评。在日照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副主任于坤帅的理解中,战时状态就是24小时待命。
在平时,编务值班就意味着是整座大楼里为数不多的夜行人。这一个个场景,无不是一幅幅生动的战斗场面。不只是袁大爷,疫情之下,每一个生动鲜活的形象,每一个鼓舞人心的事迹,其背后,都来自于记者们深入一线、直面危险、直击现场的默默付出。在一线,去战斗,对新闻记者而言,不是口号,而是使命。日照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技术团队,仅用一天时间就开发上线了日照市民防疫服务手册,这一创新真正实现了日照实时疫情全掌控。直播日照微信号每天增至七次推送,加班到深夜、凌晨在发布那都是常事。
戴着医用帽子和口罩,手上是一次性手套,就靠在市人民医院缴费大厅的窗口边,全神贯注地写着刚刚采访到的内容。以战斗的姿态应对挑战,用坚实的肩膀扛起责任,这就是日照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生动写照。
害怕时我没有哭,但听他们提起对家人的愧疚时,我哭了。疫情来袭,只要有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地方,就有新闻记者的身影闪现。
下午去单位都会捎点吃的,一直到凌晨两点结束工作再回家,这样每天就能节省一个口罩。此时,王大鹏已经连续三周没休过一天。
疫情之下,如何把关大量的稿件内容和质量?如何紧盯新闻网、客户端及时发布消息?如何紧跟疫情发展策划创作融媒体产品?这是她每天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回到家已是晚上八点多,曲亚平看到家人还等着她吃团圆饺子,小小的内疚,没办法,这就是记者这个职业赋予的使命,身体的‘零距离才能心灵的‘零距离,只有这样写出的新闻才最打动人心。疫情影响,日照新闻宣传战线全部进入战时状态。于是,我们看到,在日照的战疫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战斗兵团,他们以手中的镜头、笔和键盘为武器,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披露疫情真相,传播科学知识,讲述暖心故事,把战疫的决心和信心传递给全市人民。
日照日报、日照广播电视台和省新闻媒体记者站及县级融媒体中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取消休假,组织力量,奔赴一线。虽然在镜头前无数次被医护人员请战出征的场景感动,可当自己摁下手印的那一刻,《日照新闻》栏目制片人迟玉龙才真正体会到血液是滚烫的那份豪情。
第二天,他采写的报道《日照捐一万二的大爷很硬核:人家能豁出命,咱不能做点贡献?》在齐鲁壹点APP阅读量近360万,全网阅读量过亿。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推开 5楼隔离区的大门,日照广播电视台《日照新闻》记者杨琨明显感觉到了气氛的凝重,全身上下严严实实的防护服,医护人员脸上严肃的表情,这些都在提醒我,病毒或许就在身边。
小年夜在省两会现场采访,直到1月22日返回日照,刚放下行李,又因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而奔赴一线采访。随着疫情发展,海量的信息在不断刷屏,微信发布既拼内容更拼速度,选主题、定内容、编稿子、做版式、起标题,再细一点、再快一些,手机一震动,战斗就打响,炼就了团队超燃的战斗力。
袁大爷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来自日照的暖意,主持人白岩松在央视元宵晚会上点赞:您是最称职的环卫工人,因为您还清洁了我们的心灵。1月25日,她走出市政府大楼已是凌晨1点,这样的凌晨不知道是第几次。白天一线采访,晚上熬夜写稿,累这个字王大鹏从来不讲,也从不抱怨,他说,同样是为了职业,看看那些请战逆行的医护人员,这点付出根本不算什么。她说,若要岁月静好,必先负重前行,我们也是战士,这是应有的样子。
马丹说:选择成为记者,就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没有签名,没有摁手印,我是党员,党员就要主动上一线,日照日报政治要闻部副主任王大鹏用无声的行动完成了他的请战誓言。
1月26日,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组建宣传舆情组,负责疫情防控宣传的上传下达、信息报送、新闻策划,科学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这样为大家舍小家时刻,王大鹏早已经习惯,2020年,只是遗憾没和年迈的母亲贴个春联,没和妻子一起包个饺子,没和两个年幼的女儿许个新年愿望。
2月8日(元宵节)下午4点,刚结束一个采访,日照日报蓝区专题部主任曲亚平紧接着赶到了卧龙山集中隔离点。连续多日的连轴转,她的生活完全被打乱。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